《大豆謠》:隔空相遇的“紅色印跡”
2021年3月20日19時30分,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首演暨蘭州市中小學生觀演活動在蘭州音樂廳啟動,。
開場,,新時代的小朋友“幸福指數(shù)”爆棚。
奶奶不厭其煩地哄著胖乎乎的孫子,,變著法拿出各種零食,,雖然用上了渾身解數(shù),但孫子仍然不愿去上學,。最后,,奶奶不得已答應(yīng)了孫子買玩具的要求,這才讓“小祖宗”高興起來,。
此時此刻,,如果奶奶拿出一顆大豆,告訴孫子,,“這是‘西北小蘿卜頭’小力立最喜歡吃的東西,在那個年代,,大豆也是‘奢侈品’”,。小孫子一定難以想象,,“一顆大豆有什么好吃的呢?”
1
首演 哭聲掌聲風雨聲
如果兩人隔空相遇,,“西北小蘿卜頭”小力立關(guān)于大豆的描述一定會讓小孫子懂得“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一種美食,叫大豆”,!也會懂得,,為什么著名作曲家、藝術(shù)家王洛賓在獄中為他的小獄友譜寫《大豆謠》——全世界大豆屬于你,!
那一晚的《大豆謠》,,的確讓蘭州市各中小學的學生和“西北小蘿卜頭”小力立隔空相遇了。
舞臺上,,看到小力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牢獄中過著風雨交加的日子,。她的“玩具”是同在獄中的“大朋友”胡潤寶將自己的毛衣拆了繞成的圓球,。
當“西北小蘿卜頭”小力立被問到有什么愿望時,她的答案簡單的有些“潦草”——渴望上學,、渴望吃一頓飽飯,。以至于她撿到一顆大豆,激動地告訴“大胡子叔叔”王洛賓,,“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是大豆”,。
大豆是硬的,可孩子們的心是軟的,。此情此景,,觸動了臺下的學生,一名二年級的學生忍不住低聲抽泣,,小聲對媽媽說:“小蘿卜頭好可憐,。”
舞臺上一幕又一幕畫面,,令孩子們動容,,也讓陪伴的家長揪心。在一聲又一聲的啜泣聲中,,“紅色印跡”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哭聲掌聲風雨聲,,這個夜晚因為《大豆謠》而哭泣,,也因為《大豆謠》刻下“紅色印跡”。
2
再演 屬于《大豆謠》的“紅色通道”
《大豆謠》首演過后,,潮水般的好評撲面而來,。
隨后,,4月1日晚,作為“建黨百年·春綠隴原”首部新創(chuàng)優(yōu)秀展演劇目“首秀”,,《大豆謠》登陸我國十大劇院之一——甘肅大劇院,。
細雨霏霏中,蘭州市實驗小學,、水掛莊小學,、蘭州市第三中學共600多名師生觀看了演出。
隨后,,《大豆謠》牽手校園之旅開啟,。至“六一”兒童節(jié)前后,蘭州民族中學,、蘭州東郊學校等近30所中小學的近萬名師生先后觀看了演出,。
事實上,2020年12月,,文藝界專家就在一次研討會上為《大豆謠》“把脈”,。看過試演后,,甘肅省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建仁十分感慨:“甘肅有戲劇大省的美譽,新中國成立以來也出了好多舞臺藝術(shù)佳作,。但是可以說,,這部兒童劇是我近幾年來看到過最好的一部,而且這評價絕不僅僅是放在兒童劇作品的范疇,,而是整個甘肅舞臺藝術(shù)作品中比較成功的一部,。”
潤物無聲,,大愛無言,。在方寸舞臺上,《大豆謠》將有關(guān)兒童教育的現(xiàn)實主義重大題材融合在一起,,這是紅色文化帶來的沖擊力,,也是將“紅色印跡”植入校園的最好方式,更是屬于《大豆謠》的校園“紅色通道”,。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宏梅 文/圖
版權(quán)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