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无字幕一本码专区_泷泽萝拉无码精品AV在线_国内午夜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观看不卡_久久伊人五月天论坛_粗大征服岳女双飞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_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丝袜_精品久久国产综合婷婷五月_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免费,黄网站欧美内射,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SV,老汉色av影院

手機蘭州新聞網(wǎng)

首頁| 蘭州| 新聞| 政務| 房產(chǎn)| 旅游| 汽車| 教育| 財經(jīng)|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業(yè)| 企業(yè)| 蘭州日報| 蘭州晚報| 全媒體矩陣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本網(wǎng)專題>最新報道> 正文

“我要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 ——探訪甘肅公路博物館

2021-07-26 08:35:18 智能朗讀:

大廳雕塑
上拌制瀝青混合料
實物展示
木輪牛車
毛驢刮路車

給我一把利斧

我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讓閉塞的山野傳出歌聲

讓荒涼的戈壁開出鮮花

曾經(jīng)的泥腿子不再嘆息

擋路的泥石流不再猖狂

蜿蜒的山路縮短你我的距離

伸手就能夠著藍天

……

今年3月,,酒泉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朱玲玲來到甘肅公路博物館參觀,被甘肅公路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打動,,即興創(chuàng)作了組詩《筑路者之歌》,。

陳舊的獨輪車、東方紅推土機,、毛驢刮路車,、公路職工羊皮褂子……甘肅公路博物館位于酒泉市肅州區(qū),作為全國首家公路專題博物館,,通過大量的實物展品,、文獻資料、圖片影像,、場景復原,,全方位展示了甘肅公路的發(fā)展歷程、輝煌成就,。自2016年9月建成開館以來,,甘肅公路博物館已接待各類社會團體310個,,參觀人數(shù)6萬余人。

“周總理送我們一輛東方紅推土機”

在甘肅公路博物館,,一臺陳舊的紅色推土機被稱為鎮(zhèn)館之寶,,它是1971年4月周恩來總理贈送給安西公路段十工道班的東方紅75型推土機。推土機的旁邊是周恩來總理的雕塑,,背后一張放大的1971年5月8日的《甘肅日報》,,用近乎二分之一版面詳細報道了十工道班落實毛主席《五·七指示》的事跡。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在瓜州通往敦煌的安敦公路20公里處,,有一個十工道班。這個道班的16名工人養(yǎng)護著39公里公路,,且年年好路率都在99%以上,。

“當時我國正處于經(jīng)濟困難時期,十工道班的養(yǎng)路工人在精心養(yǎng)好公路的同時,,還要在附近開荒種地,。至1970年,道班累計開荒土地270多畝,,年收獲糧食2萬余公斤,,取得了養(yǎng)路種地雙豐收?!备拭C公路博物館的講解員王燕娓娓道來,,周總理為十工道班贈送東方紅推土機的始末,“1971年4月,,十工道班被評為先進集體,,班長張富貴作為代表參加了全國工交工作會議。當周總理得知十工道班在一無牲畜,、二無農(nóng)具的條件下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事跡后,,親自安排贈送了一臺東方紅75型推土機?!?/p>

“周總理送甘肅公路人一輛東方紅推土機,,這件事一直激勵著大家,很長時間大家都很振奮,?!睋?jù)王燕介紹,1994年1月,,在周恩來總理逝世18周年之際,,酒泉公路總段在安西公路段十工道班小院內(nèi),修建了一個簡陋而樸素的十工陳列館,。2003年9月,,隨著安敦公路的改建,,十工陳列館搬遷至酒泉公路總段雙塔農(nóng)場,更名為酒泉公路陳列館,。2015年11月,,甘肅省公路管理局依托酒泉公路陳列館建設了甘肅公路博物館,東方紅75型推土機也妥善安置在了新修的博物館內(nèi),。

往哪里走,?“驢知道”

祁連山下,一個頭戴羊皮帽的男人,,手里揮舞著鞭子,,駕著四頭毛驢,在砂礫路上緩慢行駛……甘肅公路博物館的一個角落,,生動還原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甘肅養(yǎng)路工人用毛驢刮路車養(yǎng)護公路的場景,。

上世紀60年代,酒泉地區(qū)1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黑色路面只有173公里,,道路大多是砂礫路,,坑槽、搓板等病害常見,,通行條件差,。毛驢刮路車是當時養(yǎng)路工人經(jīng)常使用的道路養(yǎng)護工具。

甘肅公路博物館館長黃生斌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由于身體比較弱小,,班長為了照顧他,讓他趕“毛驢刮路車”刮路,?!鞍嚅L把鞭子交給我后,,一句話不說就讓我上路,。我拿著鞭子不知所措,問班長往哪里走,,什么時候回,?班長撂下一句‘驢知道’就走了?!秉S生斌說,,“我以為班長在罵我,也不敢多問,,心里裝著一肚子疑問上路了,。”

雖然黃生斌是新職工,,但毛驢卻是“老職工”,。一路上,,毛驢拉著刮路車沿著公路勻速前進,到一塊道班分界碑前就會返回,?!昂苌衿妫搅说腊嚅T口時,,太陽剛好下山,。我才明白,班長所說‘驢知道’的真正含意,?!?/p>

回憶起初上班的日子,黃生斌很感慨:“當時的養(yǎng)護條件很差,,基本沒有機械,,每隔15公里就有一個道班房。道班房沒有電,,用的都是煤油燈,,我們的鼻孔經(jīng)常黑黝黝的。公路修到哪兒,,我們就走到哪兒,,有時候沒有房子,就住在地窩子里,,被人們稱為‘1079部隊’,。”

什么是“1079部隊”,?黃生斌說,,“1”代表扁擔,“0”代表籮筐,,“7”代表洋鎬,,“9”代表鐵鍬。養(yǎng)路工人每天扛著鐵鍬,、洋鎬,,步行養(yǎng)路,渴了喝涼水,,餓了啃干饃,,困了睡麥草,依靠最原始的工具,,保證了公路暢通,。

稱鐵鍬考核 烈火拌瀝青

一張照片就是一段歷史的印證。在甘肅公路博物館里,,一張拍攝于上世紀60年代的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一個人拿著一桿秤正在稱一把鐵鍬,,一群人圍著他,,聚精會神地盯著秤砣。

“這張照片記錄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甘肅公路職工用稱鐵鍬的方式進行績效考核的事情,。當時,,養(yǎng)路工人的工作強度非常大,沒有好的養(yǎng)護工具,,也沒有好的考核方法,,每天干了多少活,不去現(xiàn)場看很難計算,。由于養(yǎng)護公路大多是用鐵鍬,,所以大家就想出了用稱鐵鍬的方法來計算每天的工作量,在出工前稱一下鐵鍬,,收工后再稱稱,,誰的鐵鍬磨損量大,就證明誰干的活多,?!秉S生斌說?!澳菚r候養(yǎng)護公路用的鐵鍬不是普通鐵鍬,,鐵皮厚達1厘米。即使這樣,,一把新的鐵鍬,,也用不了多久就磨壞了?!?/p>

甘肅公路博物館還有一個角落,,生動還原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公路養(yǎng)護職工在炒盤上拌制瀝青混合料的艱苦勞動場面:晴空萬里的夏天,幾個工人在炒盤上拌制瀝青混合料,,炒盤下烈火熏熏,,滾燙的瀝青“呲呲”冒著白煙。

“拌制瀝青混合料是養(yǎng)路作業(yè)中最累的活,,常常在夏季進行,,天氣越熱工人們越忙。工人要在炎炎夏日,,站在炒盤上快速翻拌瀝青混合料,還必須穿上厚厚的衣服和翻毛皮鞋,,防止瀝青濺出來燙著自己,。”王燕介紹說,。

看看過去,,想想未來

甘肅是中國交通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有記載的古道達30余條,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穿省而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甘肅公路人積極適應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地理條件,戰(zhàn)天斗地,,艱苦奮斗,,變天塹為通途。

據(jù)了解,,新中國成立之初,,全省僅有公路34條、5100多公里,,實際能通行汽車的只有3200多公里,。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劃和建設下,,甘肅公路得到穩(wěn)步發(fā)展,。至2020年底,我省公路總里程達15.5957萬公里(不含自然村組路),,其中國家高速公路達4183公里,,確保了人民群眾走得了、走得好,、走得舒心,。

光陰流逝不舍晝夜,時代大潮浩浩蕩蕩,,只有銘記走過的路,,才能走好未來的路。甘肅公路博物館是甘肅交通事業(yè)發(fā)展壯大的歷史縮影,,是甘肅公路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壯闊畫卷,,見證著甘肅交通發(fā)展的滄桑歷程。

走進甘肅公路博物館,,看看過去,,想想未來,這里不僅有老物件,,還有新事物,,這里的“兩路”精神、“八棵樹”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據(jù)《酒泉日報》

來源: 蘭州日報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