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護“綠色文物”留住難得城市記憶 我市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顯成效
皋蘭什川“連心樹”
位于蘭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的唐槐
皋蘭什川“樹王”
位于讀者大道的夏園旱柳
古樹名木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象征,是“綠色文物”和“活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給我們的無價珍寶,。根據市林業(yè)局2018年第五輪的普查結果顯示,我市古樹名木分屬18科24屬29種,,448株單株古樹名木,。此外,還有5處古樹群,,計16186株,。我市共有古樹名木16634株。
隨著全社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古樹名木以其獨具的科研,、科普、歷史,、人文和旅游價值而日益為人們所重視,,成為一個地方的綠色名片,,更是賦予了城市滄桑厚重的文化底蘊,。
我市現有古樹名木16634株
一夜春風入鎮(zhèn)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春風吹至,,什川鎮(zhèn)沿岸梨花次第綻放,,給古鎮(zhèn)扮上了雪白的花邊,登高遙望,,只見梨花不見鎮(zhèn),,遠山近野沉浸在一片花香之中;時至金秋,,這里又是霜葉火紅,,層林盡染,金黃的梨子掛滿枝頭,,搖搖欲墜,。
“連心樹”、五百年古槐,、“樹王”“樹后”……每棵樹都有一段悠久,、感人的故事;梨花仙子,、石駱駝,、一線天……每個景點都承載著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如今,,這里被譽為“中國第一古梨園”美稱,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的佳地,。
記者查閱資料,什川的梨樹栽培源自明代,,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園中樹齡最長的超過300年,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梨樹尚存數千株,,歷經滄桑,,古莖虬曲,卻依然枝繁葉茂,,百媚千嬌,。
古樹被喻為“活文物”“綠色活化石”,若把古樹名木視為一種資源,,那它就是一種不可再生,、能同時產生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珍貴人文資源,,具有極高的科研、生態(tài),、觀賞和科普價值,。
自1983年,我市便開始了對古樹名木的調查和保護工作,。根據市林業(yè)局2018年第五輪的普查結果,,我市古樹名木分屬18科24屬29種,448株單株古樹名木,。此外,,還有5處古樹群(皋蘭什川古梨樹群、安寧堡街道古棗樹群,、仁壽山古棗樹群,、都市春天生態(tài)園古梨樹群、榆中縣青城鎮(zhèn)古梨樹群),,計16186株,,我市共有古樹名木16634株。
普查結果還顯示,,我市1000年以上單株古樹有四棵,,分別為位于七里河區(qū)蘭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的兩棵唐槐(樹齡約1320年),紅古區(qū)張家寺村寺廟旁文成槐(樹齡約1300年),,榆中縣定遠鎮(zhèn)礦灣村龍泉寺旁圓柏(樹齡約1000年),。
較前幾次普查,在2018年的普查過程中,,我市建立了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tǒng),,查清了我市古樹名木資源種類、分布狀況,,掌握了古樹名木資源保護現狀,,為我市進一步開展古樹名木管理與保護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基礎資料。市民掃描樹前的“身份證”(二維碼),,還可了解該樹的基本信息和歷史淵源,。作為精致蘭州中的文化元素,此舉為這座城市增添了諸多的文化和歷史印記,。
今年,,市林業(yè)局還組織實施了建成區(qū)古樹后備資源調查項目,結果顯示,,我市現有古樹后備資源669棵,,隸屬12科17屬21種,分布在19個街道25個社區(qū),,樹齡在50至60年之間,。據介紹,,這些樹木具備成為古樹的潛力,可豐富,、有效補充我市未來的古樹資源,。
精心呵護百年古樹煥發(fā)勃勃生機
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自然界留下的重要生物資源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生長在我市不同地域的古樹名木記錄著氣候變化的年輪,,承載著我市的歷史文檔的烙印,。對古樹名木進行保護和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tài)價值,。
夏日炎炎,讀者大道的夏園矮草青青,、綠樹成蔭,,市民三三兩兩在這里散步、乘涼,。記者看到,,園中有一棵約150歲的旱柳特別引人注目——該樹的主枝雖已干枯,兩旁的側枝卻蜿蜒向上,,枝繁葉茂,,煥發(fā)著勃勃的生機。擔心側枝因自重折斷,,技術人員在對該樹復壯的同時,,很巧妙地在下方支起3根柱子,其顏色和外表與古樹渾然一體,,猶如古樹伸向大地的三支臂膀,,難分真?zhèn)巍TS多市民路經此處,,都要拿起手機,,和這棵外形奇異的“壽星樹”合影。
記者注意到,,古樹根基旁有一個噴灑口,,成為這棵古樹獨有的水源。距離樹基約3米范圍,,技術人員設計了一個圓形的復壯溝,,復壯溝邊緣每隔約80公分有一個塑料小口,可為樹根通氣,,還便于給該樹提供養(yǎng)料,。為了使這棵“壽星樹”健康生長,,技術人員還對該古樹的破損部分進行了填充,防止雨水流入樹洞后滋生病害,,此外,,還需定期對古樹周邊的土壤實施滅菌殺蟲。
五泉山路兩側均是高大,、長勢旺盛的樹木,,其中有兩棵大樹的地位顯得與眾不同,它們不僅有圍欄,,而且還有標識牌,,記者掃描后得知,這兩棵古樹均為旱柳,,有著百年以上的樹齡,。
市林業(yè)局園林綠化科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兩棵古樹前幾年做了“復壯手術”,,目前觀察,,恢復得還不錯。他說,,古樹復壯前,,他們會根據每棵古樹的情況,制定方案,,并請專家進行審核后分步實施,。“這是當時拍下來的圖片,,被鋸下來的粗枝上有許多小孔,。復壯時,我們對樹干中的空洞用發(fā)泡劑進行了填充,,再用環(huán)氧樹脂進行保護,。”該工作人員拿著圖片對記者解釋道:“這樣,,不僅消除了隱患,,還保障了古樹的健康生長?!?/p>
“手術”之后的古樹,,迎來了它們生命中的“第二輪春天”。
蘭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原金天觀),,回廊幽曲,,松柏槐榆錯雜遍布,這里現存的唐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經數朝,,屢枯屢榮,綿延不衰,,現今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沉默不語地見證著歷史的興衰,。其中有一棵唐槐盤根錯節(jié),,老枝縱橫,高達20米,,樹徑近3米,,樹圍5.4米。
一位來自湖北省武漢市的潘姓游客對記者說,,武漢市的古樹不是很多,,他是慕名而來,。仰望它們,,心里很激動,畢竟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寶貝中的寶貝,。
蘭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唐槐是文化宮里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樹,,是他們的寶貝,,平時也予以特殊的關照。記者注意到,,大樹根部已用漢白玉圍欄進行了保護,,每棵古樹旁,還設置了避雷針,。
護好“活化石”傳承綠色生態(tài)文脈
有人說,,“古樹是活著的文化遺產。歷史建筑毀掉了,,還可以參考記載或記憶重建,,而古樹毀掉了,就再也沒有了,?!?/p>
黃河風情線,一位姓張的市民對記者說,,這些古樹不僅是歷史變遷,、社會進步的見證,還承載著人們魂牽夢縈的鄉(xiāng)愁情思,,看待它們,,要從“綠色文物”的高度來審視,,像保護文物一樣來珍惜,這樣,,我們的城市會更具文化氣息,,也顯得更有深度和內涵。
古樹名木是城市記憶,,是文化載體,,是歷史的象征和延續(xù);保護古樹名木,,是一座城市,、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標志。
采訪時,,市林業(yè)局園林綠化科科長成曦說:“有效保護古樹名木,,是給子孫留下的一筆豐厚的人文財富和自然財富?!彼f,,古樹作為一個物種能長期保存下來,說明它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和頑強的生命力,,適宜本地的氣候和環(huán)境,,可以作為研究苗木生理、古自然史的重要資料,,對于研究如何改善我們目前樹種結構單一,,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基因遺傳等一系列問題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其次,,古樹生活的年代久遠,它的生命已和當地的環(huán)境,、文化,、歷史融為一體,體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見證了人類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與自然界歷史的變遷,反映了地域的歷史文脈和景觀特色,,在城市建設中,,把其作為城市生態(tài)文化景觀的主旋律,可以展現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為精致蘭州添色增韻,。古樹名木經大自然鬼斧神工,歷經千百年風霜侵襲,形體奇特蒼郁,,氣質高貴厚重,,有著很高的觀賞價值,這對發(fā)展本地的旅游事業(yè)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現已成為我市綠色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呂勝軍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