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留詩蘭州
譚嗣同(1865年-1898年),,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早年曾入新疆巡撫劉錦堂幕,后任四品卿銜軍機章京,,戊戌變法失敗后,,與康廣仁等五人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梁啟超稱譚嗣同為“中國二十世紀開幕第一人”,。
譚嗣同青少年時期曾隨在蘭州為官的父親譚繼洵游歷隴上,豪情壯志,,賦詩寄懷,,足跡遍蘭州。
其父譚繼洵(字敬甫)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春,,由戶部郎中升任甘肅鞏,、秦階道①加二品銜。譚嗣同由湖南瀏陽乘舟經(jīng)長沙,、武漢,、襄陽登陸赴洛陽,經(jīng)西安抵蘭州,,是年秋,,即返天水赴其父任所。
注釋①:清政府在甘肅設六個分巡道,,鞏(隴西)秦(天水)階(武都)道為其中之一,,道署在秦州城(今天水市秦州區(qū)),。
光緒九年春(1883年),譚繼洵升甘肅按察使,,譚嗣同隨父來到蘭州,。是年冬,譚繼洵升任甘肅布政使②,。
注釋②:清延明制,,以承宣布政使司為一省最高民政機構,布政使為主官,,從二品,,僅次于巡撫一級。
譚嗣同在蘭州時居于甘肅布政使署③,,署內(nèi)鴿子多,,十分靈巧,平時可傳遞印信,,兼可為守藩司庫,,譚嗣同在《池上草堂筆記》中記曰:“甘肅布政使署多鴿,其靈異,,皆不誣,,歲出帑百余金,酬其守庫之勞,?!?/p>
注釋③:布政使署地址在今張掖路中段北邊,民國時為甘肅省參議會址,,新中國成立初期為蘭州警備司今部址,。署衙東靠總督府(今省人民政府),西鄰城隍廟(現(xiàn)蘭州第一工人俱樂部),北瀕黃河。
布政使后花園名憩園(今通渭路西側,,省群藝館附近),。此園為清康熙年間,甘肅提督靖逆侯張勇駐節(jié)蘭州,,邀請著名的戲曲家李漁(笠翁)設計建造,,園內(nèi)有亭、臺,、樓,、閣、假山,、池榭,,極具蘇州園林之風格,初建成取名為藝香圃,,后又更名“鳴鶴園”,。道光年間,,甘肅布政使程德潤修葺一新,取名“若已有園”,。光緒初年,,楊昌浚任甘肅布政使時,又更名為“憩園”,。在此,,譚嗣同嘗撰聯(lián)語,遍貼園中,。四照廳貼曰:“人影境中,,被一片花光圍住,;霜華秋后,看四山嵐翠飛來,?!碧煜阃べN曰:“鳩婦雨添二月翠,鼠姑風里一亭香,?!毕褬牵ㄍ紭牵┵N曰:“夕陽山色橫危檻,夜雨河聲上小樓,?!苯詾轫瑘@增色。
據(jù)《甘肅通志》:牡丹“惟蘭州較盛,五色具備,?!碧m州以金天觀(今工人文化宮),潛園(今蘭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藩署(今省政府)后花園為最盛,。立夏前后,牡丹次第開放,,姹紫嫣紅,,馥香四佈。譚嗣同記云:“甘肅故產(chǎn)牡丹,,而署中所植為冠,,凡百十本,本著花以百計,,高或過屋,。”
譚嗣同在蘭州期間,,曾遍訪蘭州附近的名勝古跡,足跡所到咸有題詠:
《憩園雨》:“浙瀝澈今夕,,哀弦誰獨彈,。鄉(xiāng)泉當石咽,暗雨逼鐙寒,。秋風懸狐樹,,河聲下萬灘。拂窗驚客語,,短竹兩三竿,。憩園三月雨,四壁長苔衣,。積水循階上,,低云入戶飛。鐘聲龍欲吼,,屋滿鼠常饑,。一發(fā)青山外,層霾送夕暉,?!?/p>
《憩園秋日》:“小樓人影倚高空,目盡蔬林夕照中,。為問西風竟何著,?輕輕吹上雁來紅?!?/p>
《蘭州王氏園林④》:“幽居遠城市,,秋色滿南郊。野水雙橋合,,斜陽一塔高,。天教松自籟,人以隱為豪,。為睹無懷象,,苦吟深悔勞”。
注釋④:王氏園林為私邸花園,,在蘭州南郊上溝一帶,,園中種松樹,引入渠水,,架有木橋,。譚嗣同常到此處游覽。
《小西湖》:“黃水挾秋喧樹杪,,青山勸酒落樽前,。”
《由秦隴赴蘭州道中即事》:“怪石逼人道旁立,,亂山迎客點頭來,?!?/p>
《和景秋坪侍郎蘭州陜甘總督署拂云樓(望河樓)詩》:“作賦豪情脫幘投。不關王粲感登樓,。煙消大漠群山出,,河入長天落日浮。白塔無儔飛鳥回,,蒼梧有淚斷碑⑤愁,。驚心梁園風流盡,欲把興亡數(shù)到頭,?!?/p>
注釋⑤:斷碑,指碧血碑,,左宗棠題字“一杯荒土蒼梧淚,,百尺高樓碧血碑?!睒潜驹诿C王府后苑,,碑在拂云樓(望河樓)樓下,明肅二妃,,殉難于此。
《蘭州莊嚴寺》:“訪僧入古寺,,—徑蒼苔深,,寒罄秋花落,承塵破紙吟,。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陰。不盡古時意,,蕭蕭鴉滿林,。”
隨著歲月流轉(zhuǎn),,譚嗣同筆下的亭臺樓閣早已化為塵土,,只有那蒼苔深深的莊嚴寺異地搬遷到了五泉山,至今古意猶存,。
譚嗣同往來南北,,熏陶于隴上山川雄勁之環(huán)境,所感所悟盡在詩中,先后寫下了《平?jīng)鲠轻肌?、《隴山道中》,、《自平?jīng)隽翛艽ǖ乐小贰ⅰ读P山轉(zhuǎn)餉謠》,、《瓦亭驛題壁詩》,、《白草原》等等,,這些經(jīng)歷是他一生精彩的片段之一,也成為人們研究他甘肅行跡的重要依據(jù),。
《平?jīng)鲠轻肌罚骸岸沸歉弑槐姺逋?,莽蕩山河劍氣昏。隔斷塵寰云似海,,劃開天路岑為門,。松聲霄漢來龍斗,石角苔衣挾獸奔,。四望桃花紅滿谷,,不應仍問武陵春?!?/p>
《自平?jīng)隽翛艽ǖ乐小罚骸按猴L送客出湖亭,,官道迢遙路杳冥,百里平原經(jīng)雨綠,,兩行高柳束天青,。蛙聲鳥語隨鞭影,水態(tài)山容足性靈,。為訪瑤池⑥歌舞地,,飄零黃竹不堪聽?!?/p>
注釋⑥:“瑤池”俗傳在涇川城外,。
《隴山道中》:“大壑宵飛雨,征輸饒碾霜,。手痕渡水濕,,草色上衣涼。淺麥遠逾碧,,新林微帶黃.金城重回首,,歸路憶他鄉(xiāng)?!?/p>
《白草原》:“白草原頭路,,蕭蕭樹兩行。遠天連雪黯,,落日入沙黃,。石立人形瘦,河流衣帶長,。不堪戎馬后,,把酒唱伊涼。
《六盤山轉(zhuǎn)餉謠》:“馬足蹩,車輪折,,人蹉跌,,山岌埡。朔雁一聲天雨雪,。輿夫,、輿夫、爾勿嗔官,,僅用爾力,,爾胡不肯竭?爾不思車中累累物,,東南萬戶之膏血,。嗚呼車中累累物,東南萬戶之膏血,?!?/p>
清末的甘肅是中國最為困苦的地方,但對譚嗣同而言,,這正是一個鍛煉自己的地方,。從小鍛煉出的勇武,湖南水鄉(xiāng)的細膩,甘肅大漠的雄渾,最終鑄就了他敢為人先的性格,孕育出了變法圖強的思想基礎,。
光緒十五年( 1889年),,其父譚繼洵調(diào)任湖北巡撫離開甘肅,而譚嗣同也在這之前離開甘肅,,前往湖南瀏陽準備參加科舉考試,。他寫了《別蘭州》一詩:“前度別皋蘭,驅(qū)車今又還,。兩行出塞柳,一帶赴城山,。壯士事戎馬,,侯封入漢關。十年獨何似,,轉(zhuǎn)徒愧兵間,。”
從此,,蘭州成為他的一段記憶,。
譚嗣同在天水時與甘肅臨洮人李景豫相識相知。李景豫,,原名李榕石,。其父曾仕于四川,官至知府,李景豫生于蜀中,,鄉(xiāng)人稱之“川少譚爺”,。其少負才名、詩文,、書畫造詣具深,,而屢試不第,無意仕進,,遂離鄉(xiāng)作幕賓,,游于蜀、秦,、隴之間,。李景豫對譚嗣同極為推崇,所贈詩曰:“大圍有靈鳥,,文采一身備,。翩翩來隴頭,凡鳥皆斂避……(以下遺失)”,。李景豫游四方,,詩稿畫幅,散失幾盡,。譚嗣同記云:“昔友李榕石,,名景豫、甘肅狄道州人(今臨洮),。博學有善詩,,身后所著皆佚,就余所見者錄之”,。譚嗣同錄之者有《題謝宣城詩后》《武連驛遇雨寄懷成都李湘石,、張劍》《彰德懷古》《夕陽亭》《棧道雜辭》《花蕊夫人詞》《村居贈天山道人暹士》《候馬亭⑦歌》等。
注釋⑦:相傳,,候馬亭系漢武帝時專為迎候西域“天馬”而建,。
譚嗣同與李景豫彼此相善緣在志趣相投,李景豫先卒于譚嗣同,,未見譚嗣同殉變法之大節(jié),,是為憾事。
譚嗣同因變法失敗被捕入獄,,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6位維新人物一起被斬首于北京菜市口,。譚嗣同就義時年僅33歲,,臨刑面不改色。留絕命詩《獄中題壁》:“望門投宿鄰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吾自橫刀仰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p>
作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人皆知其變法維新、秉節(jié)持重之風范,其卓越的文學風采卻鮮為人知,此文或可聊補此遺憾,。
□孫華嶸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