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壩
在我的意向中,,把六壩這個地方看作是民樂縣的一只腳,民樂就像一個巨人,,延展著,,爬升著,走入云端。這也難怪我有這個印象,,在甘州低洼的濕地,,民樂就是坐在云端的城市。六壩,,這只腳,,給了她一個踏實,一份地氣,,一種力量,。
六壩的故事遠比民樂遙遠,甚至人類還未開化,,就有了六壩的歷史,。我的思維,已在五千多年前的亞熱帶氣候流浪,。
祁連山如一堵高峻的墻,,把中原和西域分割的涇渭分明。來自太平洋的季風,,跋涉千里,,便兩腳酥軟,羽翅低垂,,但在遠古,,她靠強勁的罡風,把暖濕氣流,,源源不斷運送到了西北的荒原。六壩,,就是這片荒原的一粒沙子,。這里水草豐美,鳥雀和鳴,,牛羊遍野,,虎豹縱橫。這是一片未曾開化的莽荒之地,。但這里有正在進化的原始先民,,一群來自新石器時代的穴居人,一個部落的家族,,在低矮的丘陵,,搭建窩棚和草房,傍水而居,,繁衍生息,。我甚而羨慕他們自由的生活,女人織布、做飯,、生養(yǎng)孩子,,炊煙中瞭望他的丈夫。男人奔襲原野尋找獵物,,或在池塘優(yōu)雅地垂釣,。孩子趁著夏日的酷暑,在萬頃碧波魚躍游泳,。野果子的清香補充著他們的味覺,,野生藥材強健著他們的體魄,灑落的谷,、黍,、麥、稷的顆粒,,生長出旺盛的莊稼,,教會了他們稼穡的人生。他們開石做斧,,壘土筑巢,,儼然一個古村的民居生活。新石器時代的先民,,足以讓六壩躋身四壩彩陶文化的隊伍,。他們制陶,釀酒,,用原始的嗓音歌舞,。這就是六壩最早的先民,也是民樂最早的土著民,。這個地方名叫東灰山,,說山,其實就是一個沙丘,,姑且叫灘更合理,。
這里是天然牧場,水草豐茂,。兩千五百年前,,河西盤踞著一個強大的民族烏孫,從遠在西域大漠直到碧草青青的祁連山,,都是他的王國,。這個民族的都城,在距六壩三十公里外的永固城,,那里有更大的湖泊和牧場,,足以養(yǎng)活更多的牛羊和人口,。這時的六壩,已經(jīng)擔負起一個小縣雙腳的職能,,不過在龐大的月氏王國面前,,他只能算一枚手指。公元前179至公元前178年,,烏孫被月氏擊敗,,公元前174年,匈奴領(lǐng)烏孫等國大敗月氏,,致后者被迫西遷,,民樂從這時候,進入了政權(quán)建制的時代,。
公元前121年,,大漢西征,匈奴敗北,,河西四郡建立,,民樂劃入中原版圖,隸屬張掖郡,,從此進入封建王朝的疆域,。六壩,是中原皇家牧場的一個哨卡,,壘筑烽燧,,與直搗玉門關(guān)的長城遙相呼應(yīng),傳遞著戰(zhàn)火的狼煙,。
從月氏到大唐,,民樂數(shù)次更迭名稱,氐池,,漢陽,,臨松,東樂,,金山。戰(zhàn)亂和政權(quán)的更迭,,將這片彈丸之地踐踏的傷痕累累,。六壩,如一粒石子,,靜靜躺在路邊,,荒蕪,蕭條,,貧瘠,,任由路人踐踏。
一座塔,就像風沙掩埋的金子重新出土,,為六壩制作了歷史的名片,。這就是圓通塔。
《甘州府志》記載:“圓通寺,,在六壩堡,,宋徽宗敕建?!碑敃r統(tǒng)治河西廣袤地域的,,為西夏政權(quán)。西夏祖先黨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遷居陜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jié)度使。夏州政權(quán)被北宋吞并后,,西夏主政者李繼遷不愿投降而立國,。李繼遷采取聯(lián)遼抗宋方略,陸續(xù)占領(lǐng)河西走廊,。宋徽宗趙佶在位時,,西夏國如日中天,勢力強盛,,與金,、宋分庭抗禮,其時的北宋王朝已經(jīng)風雨飄搖,、悲悲戚戚,,西夏早已脫離大宋王朝的統(tǒng)治,縱馬祁連山,,宋徽宗又怎能在外強夾擊下,,在西夏國的后院建寺祈求平安呢?就連他美妙絕倫的花鳥世界,,也無情地被金國女真人的鐵蹄,,碾作塵泥。
圓通寺為誰所建,,考證不詳,。我想說的是,為什么人們在寂寞荒蕪的六壩建塔祈福,,足見此地位置之重要,。圓通塔坐東朝西,為藏傳密宗金剛寶塔,,佛音裊裊,,古色古香,,飛鴿翔集,直插云天,,環(huán)顧四野,,護佑一方,已為當?shù)匕傩招闹惺ノ?,更是河西千年歷史煙云的見證和象征,。幾經(jīng)風雨,圓通寺塔依舊巍然挺立,。東灰山,,圓通塔,兩張名片,,把六壩擦的明亮閃光,,熠熠生輝在河西四郡。
如果說東灰山是一只腳丫,,圓通塔就是一只鞋,,而六壩古槐,就是一本書,。
民樂縣地僻人稀,,歷史記載鄉(xiāng)民來自明朝洪武年間的山西大槐樹。來自中原的移民,,拖兒帶女,,攜老扶幼,一路走來,。黃河的低吟,,嘹亮的信天游,化為滔滔淚雨,,來到了西域的河西,,一個狹長的走廊。六壩,,就是這個走廊的一角,,這里早沒有了原始的濕潤溫暖,罡風四起,,旱雨如渴,。從中原拖家?guī)Э趤淼饺猓@里一片莽荒,,奔跑著黃羊、野鹿和熊羆,。這里是天然肥美的牧場,,中原移民世代靠農(nóng)耕生活,,怎能適應(yīng)馬背的顛簸?他們墾荒,,引水,,筑壩,將大片的沼澤,、濕地開墾屯田,,過上了富足閑適的生活。來自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從上游一路走來,,一道一道水壩的攔截,到此已經(jīng)力盡汗干,。六壩,,正是第六道水壩的名稱,彰顯著這一帶農(nóng)耕文明的厚重,。
從中原出發(fā)時,,一個老農(nóng),還是鄉(xiāng)紳,,我想應(yīng)該是書生,,順手扯下家鄉(xiāng)的一根槐樹枝,揣在了懷里,。上馬不揚鞭,,反拗楊柳枝,這是多么悲壯的告別,。就是這根栽植在六壩圓通塔畔的獨苗,,把移民和中原的血統(tǒng)緊緊維系。如今古槐尤在,,樹高丈余,,傘蓋如冠,五百多年了,,每一片葉子,,仿佛一封家書,傾訴著移民無盡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民為其起了一個無比憂傷的名字,,望鄉(xiāng)槐。
六壩,,這只在茫茫西域走了五千多年的腳,,如今愈發(fā)強壯厚實。今人為懷古人,,修建古色古香四合院民居,,恢復曾經(jīng)的王氣,,向世人宣告,民樂,,從我走出,。為此,我曾賦得一文,,描繪現(xiàn)時美景,,以此作結(jié)。
夜色朦朧,,華燈初上,,徜徉六壩,世外置身,,美輪美奐,,精妙絕倫。漢唐古韻,,威儀輝煌,,彩燈映照,富貴異常,。民俗街區(qū),,屋角高翹,深宅小院,,靜美含蓄,。亭臺樓閣,檐牙高翹,,風鈴低鳴,,經(jīng)幡誦經(jīng)。古城巍巍,,城垛蜿蜒,,殿宇巍峨,氣勢恢宏,。游人徜徉,,笙歌婉轉(zhuǎn),酒旗招展,,游歷仙境,;世外桃源,此地為尊,。留戀兮,,忘懷兮,我之六壩!
□宋 軒
版權(quán)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