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鐘聲聲
古代周朝的締造者是周武王,,可惜英年早逝,弟弟周公攝政,,擁立周武王的幼子繼承王位,。周公輔佐中殫盡竭慮,制定并實施了許多典章制度,,尤其突出的是“制禮作樂”制度,,周公認為:“禮至則不爭,樂至則無怨,?!痹诋?dāng)時,樂指的就是音樂,。他認為,,禮儀能使人化解爭斗,音樂能使人消除怨恨,。音樂可激起人們情緒的共鳴,,相互產(chǎn)生平等愉悅感,仿佛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增強凝聚力,。而在大型禮樂活動中奏樂,鐘的演奏是必不可少的,。
我國遠在商朝就發(fā)明鑄造出了鐘,。演奏時最初只有三到五個一組,周朝時每組增加到九至十三個,,人們按照鐘的大小,、音律、音高等排序,,組成打擊樂器編鐘,。
多年前,本人走進湖北省博物館,,在漆黑的展室中慢慢摸索前行,,當(dāng)看到眾多的編鐘時我驚呆了。只見一束暗淡的燈光,,照在一排排懸掛的綠色青銅編鐘上,,編鐘小的如碗大,,大的竟然大如水缸,件件身上鑄造著精美的青銅圖案,。它們就是曾侯乙編鐘,。這組編鐘建造于戰(zhàn)國早期,共六十五個,,總重量達3.5噸,,其中最大的一個鐘高達1.5米。編鐘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其高超的鑄造技術(shù)和音樂性能,被中外專家一致稱為稀世珍寶,。試想,,在兩千多年前,楚國宮廷中賓客滿坐,,歌舞升平,,樂手們伴隨著歌舞節(jié)奏敲敲打打這組編鐘,古鐘發(fā)出洪亮動聽的聲音,,或清脆如泉水叮咚流淌,,或雄壯如勇士奮戰(zhàn)沙場,或震撼如雷鳴山呼海嘯,,那是何等莊嚴浩大的音樂場面?。?/p>
在古代戰(zhàn)場上,,兩軍對峙或鏖戰(zhàn)中,作為打擊樂器的古鉦(形似倒立的青銅鐘)也成了信號指令,,雙方激烈撕殺中,,主帥根據(jù)相互戰(zhàn)況,會有或擊鼓奮進,,或鳴金收兵的舉措,。
隨著宗教的興起,古鐘又被賦予上了神靈的色彩,,更多的是走進了寺廟,,成了人們懲嚴揚善,降妖伏魔,,祈求平安的吉祥敲擊器物,。
北京大鐘寺的永樂鐘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級大鐘,它鑄造于明朝永樂年間,。據(jù)說朱棣為了慶祝自己在靖難之役中取得的巨大勝利,,虔誠的回報上蒼相助使他奪得了皇位,,便命令精心鑄造出了這個巨無霸大鐘。這個大鐘高達6.94米,,最大直徑3.3米,,重達46.6噸。大鐘身上鑄有佛經(jīng),、咒語多達二十三萬多字,。每年除夕夜,司儀們有節(jié)奏地撞擊鐘身,,大鐘發(fā)出嗡嗡渾厚悠長的聲音,,傳出方圓十幾里,伴隨著天空中回蕩的這雄渾鐘聲,,京城的達官貴人和黎民百姓們,,跨進了新的一年。這一敲鐘儀式周而復(fù)始,,年年如此,,延續(xù)了好幾百年。
蘭州五泉山公園古樹參天,,流水潺潺,。順著東邊彎彎曲曲的長廊拾級而上,不一會兒,,就會看到半山腰的蒼松翠柏中,,掩映著一座青磚四檐的小亭子,走近抬頭細看,,亭子牌匾上“猛醒亭”三個字赫然入目,,蒼勁有力。仰視亭內(nèi),,橫梁下高懸著一個巨大的灰黑色大鐘,。這大鐘看上去顯得古樸、大氣,、敦實,、穩(wěn)重,細瞅傍邊的碑文,,才知它叫泰和鐘,。
泰和鐘高3米,直徑2米,,重達一萬多斤,,鑄造于公元1202年的金章宗泰和二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泰和大鐘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銘文,,因為遠距離仰視,,根本無法看清具體寫的什么,我只好打開手機網(wǎng)搜它的文字內(nèi)容,。
原來這泰和大鐘的銘文從上到下分三部分:上部分是佛號頌揚詞語,,寫的是“皇帝萬歲”,“臣佐千秋”,。中部分是銘文,,由于年代久遠,有些字跡已經(jīng)模糊不清了,,大致可推讀出……青山崇崇,,白云溶溶。靈山深處,,時吼金龍,。龍音惟哀,悲愿是從,。悲愿者何,?三界大雄。以悲愿故,,音滿太空,。上搖玄府,下撼陰宮,。仙聞生喜,,鬼聞停兇。擊破地獄,,救苦無窮……據(jù)此可知,,這個大鐘,最初主要是為天下生靈祈福消災(zāi),,祈求國泰民安而鑄造的,。
泰和大鐘最早懸掛在蘭州華林山的古峰寺,后來移至城區(qū)蘭園的普照寺內(nèi),。普照寺為當(dāng)時蘭州最大的佛教寺院,入寺院兩邊的鐘鼓樓上,,就高懸著這個泰和鐘,。它歷經(jīng)好幾個朝代,長年伴隨著寺院里的香煙繚繞,,頌經(jīng)聲聲,,起著晨鐘暮鼓的作用。每當(dāng)清晨,,泰和鐘聲響起,,悅耳綿長的聲音傳遍蘭州城中的大街小巷,,黎民百姓們便在祈禱安康鐘鳴聲中,開始了新的一天生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我國東北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后,當(dāng)時的蘭州雖然地處大西北內(nèi)陸,,但是蘇聯(lián)大規(guī)??谷赵A物資的集散中心,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采用飛機遠程偷襲方式,,多次對蘭州進行狂轟濫炸,。1939年12月,蘭州的普照寺慘遭轟炸,,火光沖天,,大殿房屋倒塌,千年的寺院幾乎被夷為平地,,方丈悟明等僧人為護寺殉難,。泰和大鐘也在劫難逃,坍塌傾覆在殘垣斷壁中,。大鐘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如野獸般的殘忍無度,,承受了血與火的洗禮。
1954年,,蘭州市政府將這尊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泰和鐘遷移至五泉山公園,專門量身打造修建了四角飛檐古亭,,冠名為“猛醒亭”,,其喻意非常清楚,就是要人們牢記歷史,,警鐘長鳴,。
徘徊于猛醒亭下,仰視這尊命運多舛的泰和大鐘,,感概萬千,。自古以來,無論是曾侯乙編鐘,,永樂大鐘,,還是這泰和鐘,當(dāng)初鑄造目的無非是古人想禮樂升平,,彪炳功德,,弘揚宗法,祈禱國泰民安,。古鐘一次次的奏響,,黃鐘大呂,,讓華音美韻飄向四方,祈盼天下安康,。但是,,這尊泰和大鐘,卻如同祖國災(zāi)難深重的民族一樣,,遭受了侵略者的蹂躪,,經(jīng)歷了苦難。如今它被永久的懸掛在這蒼松翠柏的青山之中,,并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它在告誡我們,過去的昨天并不遙遠,,侵略者也沒有反省自己罪惡,,我們只有牢記歷史,警鐘長鳴,,自強不息,,才能真正的永保國泰民安……
□袁維和
版權(quán)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