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香包
五月的風(fēng)徐徐吹,不知不覺,空氣中開始彌漫清涼的艾蒿香,。“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xì)纏五色臂絲長,。”我路過清晨的集市街頭,,瞧見那鮮綠的粽葉已捆碼擺放,,帶著田野的清香迎接著端午。熙攘的人群中,,香包也是十分搶手,。我忍不住湊前端詳,,絲線鎖邊,,上鑲珠子、下系流蘇,,五顏六色著實好看,。可惜是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少了些質(zhì)樸靈動,,不如兒時外婆的手工香包讓我欣喜。
在我與外婆朝夕相伴的兒時,,剪子靈活轉(zhuǎn)動,、針線輕快飛揚,外婆刻著時光褶皺的雙手卻是最靈巧的,。那時的我總愛翻外婆的針線簸籮,,里面都是她平日做衣褲積攢下的碎布頭,有緞面碎花,、粗布條格,、純色呢料的,還有各色各樣的珠子和紐扣,。在端午節(jié)時,,外婆就坐在小院的陽光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縫小小的香包。她目光專注而平靜,,神情和藹而溫潤,,慢悠悠拿出一個鉛筆頭,在硬紙片上畫出個樣兒,,再挑出適宜花樣的邊角料,,穿針引線密密縫就,時不時拿針在額頭上的發(fā)際線處往后捋捋,,好似這樣會使針頭更加鋒利,。我最喜歡外婆縫的元寶香包了,一塊方布折成三角,,像包餃子一樣把艾葉,、丁香、陳皮等中藥香料塞進布頭里,,為了飽滿再加點棉花進去,,抽褶固定成胖乎乎的金元寶形狀,下面吊好五彩穗子就完成了,。外婆念叨著,,端午元寶隨身佩,驅(qū)五毒祈安康,。于是香包掛在我的衣扣上,,散發(fā)煙火的氣息、包裹溫暖的親情,,不止是實用之物,,也是民俗閑趣,更寄托著對我的關(guān)愛與祝福,。
長大后的日子越來越匆忙,,我再也沒能在粽葉飄香時陪在外婆身邊,看她縫制香包了,,但是外婆沒有忘記牽掛的儀式感,。每年端午前,她都會裁一塊花布,,針針線線成就一個質(zhì)樸卻獨一無二的手作香囊,,又碾碎無數(shù)草藥,只求這芳香清涼之意能寄托愛與庇佑,。隨后還不忘叮囑外公去鎮(zhèn)上給我買漂亮的衣裙,,再附上一封簡短的書信,一并用布層層包裹,,鎖上密密的針腳,,工整寫上母親的地址,,從黃土高原上翻山越嶺寄到我的手中。而拆包裹的心情無疑是欣喜的,,每一次都是不同款式的香包,、不同配色的花繩,7歲時的胖老虎,、10歲時的香荷花,、12歲時的福葫蘆……雖然每款香包都手工精巧、栩栩如生,,但花紋卻一年比一年少,,不變的只有那熟悉的草藥香了。時光,,讓外婆的好手藝歷久彌新,,也讓她的好視力慢慢退步了。而每次寄來的衣裙就沒那么合身了,,許是外婆對我的印象追不上我長大的腳步了,。母親心疼外婆,總勸說她不必寄了,,但每年端午包裹還是會如期而至,,那運上火車轉(zhuǎn)貨車的路程有多長,外婆的思念就有多長,。
年年歲歲的端午不會變,,但歲歲年年的人卻不相同。曾經(jīng)伸出小手等外婆系花繩的我,,轉(zhuǎn)眼已人過三十,,也開始不得不面對故人的逝去,。當(dāng)外婆永遠(yuǎn)離開我時,,端午不再只是一個節(jié)日,而香包也成了一種情懷,?!凹t羅覆斗帳,四角垂香囊”,。香包在歷史的長河里沉浮兩千年,,人們的希冀讓香包更像是一個信物,在每一個五月陽光最盛的那一天,,被贈出,、被佩戴,發(fā)揮著它神秘又實際的作用,,不僅是恪守傳統(tǒng)的儀式,,更是專屬于中國人的情感表達,。而端午充滿著芷蘭清芬,帶著《楚辭》的凄涼,,記載著古老難以忘卻的情懷,。那些滿載著國家大義的情懷故事,也深藏在每一個華夏人心中的熱血里,,年復(fù)一年地提醒著我們,,仲夏時節(jié)重溫歷史,香包祈福家國同安,。
端午又至,,夢中的外婆還是我兒時的模樣,穿著自己做的粗布大褂,,坐在插著艾蒿的小院里,,整理她的針線簸籮。而外婆的香包,,像滿天的星星散落在我站的地方,,熟悉的草藥香卻清涼得人眼睛酸脹,心中諸多感慨就落成文字以寄懷念吧,,愿我們歲歲年年端午安康,!
□劉丹
版權(quán)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