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遠 又這么近
□資料照片
朝陽柔和地潑灑在書桌前,,我在陽光下翻書,。這時,,樓下傳來一陣咚,、咚、咚的聲音,,想必又有新店開張,,蘭州太平鼓前來助興。我起身走向窗前,,想起蘭州市博物館的那幾件陶器,。
在“大河流韻”展廳,,陳列著一些來自遠古文明的陶器,,我獨愛那幾件出土于蘭州永登的陶鼓。他們有大有小,,有彩繪也有素面,,有葫蘆樣有喇叭口狀,紋飾多樣惹人愛,。陶鼓展臺中間還有一幅反映遠古先民生活的繪畫,。他們披發(fā)紋身,五人圍著火堆手舞足蹈,,中間三人背著陶鼓,,歡快有力地跳躍歡騰。他們是在慶祝豐收,,還是在感激天地神靈的護佑,,今天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了。
一次次靜觀這些陶鼓,,一次次被先民們的熱情,、虔誠所溫暖,,我仿佛又聽見了蘭州太平鼓的喧騰。
每年一過臘八,,年輕人放下手中的活計,,聚攏在麥場上,不顧黃土飛揚,,不懼寒冬臘月,,背起太平鼓,掄起鼓鞭,,敲打出冬日里的熱火朝天,。終于等到大年初一,小伙子們穿上盛裝,,扎起頭巾,,再次擂起太平鼓,迎接春的到來,。四五十名鼓手在壓鼓桿的指揮下,,在鑼、鈸的配合中,,時而“兩軍對壘”,,時而“三陽開泰”,時而來個“四門兜底陣”,。他們個個身手敏捷,,如春燕銜泥,似鷂子在翻身,,更像開弓射大雕,,大西北的黃土高原要的就是這個歡騰。高,、中,、低鼓互相配合,時而春雷炸響,,忽而鶯燕呢喃,。最期待壓軸的“殺鼓”,一聲高過一聲,,排山倒海般,,讓在場的人無比振奮,這聲響鼓舞人心,。
鼓手們終于休息了,,孩童們一擁而上,摸摸那“二龍戲珠”的鼓身,迫不及待地拿起那把紅黃綠相間的鼓鞭,,趕緊敲幾下,,然后跳著笑著跑遠了。北京亞運會那年,,蘭州太平鼓要進京演出,。當時的訓練場離學校不遠,一聽到鑼鼓喧天,,心早飛出了教室,,總想跑去看熱鬧。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也遭到了老師的各種“懲罰”,,至今回憶起來依然很甜。
今天,,學生們在彩陶教室做陶鼓,,繪制漩渦紋,他們的開心就像在黃河邊打著水漂,。他們剛擦去手上的泥巴,、顏料,又背起太平鼓,,驕陽下大汗淋漓,,小腿被鼓面碰得淤青,笑顏如花,。每當我們走進蘭州市太平鼓傳承保護基地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魏永宏、魏懷東父子總是親手教學生做鼓,、打鼓,,春風滿面。在蘭州市博物館研學時,,很多學生都圍在陶鼓的展臺前,,時不時會喊出“這不就是那個時候的蘭州太平鼓嗎”。我也“一鼓作氣”,,完成了“揚黃河古韻——走進蘭州太平鼓”課程,最終榮獲首批黃河流域精品研學課程,。
樓下的鼓聲依舊,,在陽光下翻書,愜意里自有遐想,。這鼓猶如歷史的書簽,,是那么遠,又是這么近。
□趙貴延
版權(quán)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