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沃土
紅色的沃土,,不滅的記憶,。在甘肅省臨夏州唯一一處紅軍長征途經(jīng)地——康樂縣景古地區(qū)這塊紅色的沃土上,,隨處可見曾經(jīng)蘇維埃政權的遺址,、紅軍途經(jīng)的遺物,,處處可聞紅軍打土豪,、分錢地,、救百姓的故事,。初夏的一天,我踏上了追尋紅色記憶的路途,,回味這片紅色沃土的瞬間,。
在位于縣城西面的龍頭山革命烈士陵園里,蒼翠的松柏叢中矗立著一塊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記述了解放康樂的艱辛和壯舉,。革命烈士陵園旁邊,便是解放康樂的革命先烈馬福善紀念亭,,蒼翠的松柏,、翠綠的草木,訴說著烈士的故事,。
沿著康卓(康樂縣——卓尼縣)二級公路而行,,附城鎮(zhèn)、胭脂鎮(zhèn)山頭那一座座參差不齊的古碉堡,,向行人傾訴著解放戰(zhàn)爭的殘酷,。草灘鄉(xiāng),、五戶鄉(xiāng)路邊那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新農(nóng)村,描繪出小康社會的美好,。40多分鐘后,,便抵達建于金代的景古城。殘垣斷壁的古城墻,,歷經(jīng)千年洗禮,,仍無法抹去歷代戰(zhàn)爭之痕跡。離景古城約2里,,便是遠近聞名的臨夏回族自治州唯一一處“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軍長征遺址線家樓,。
景古地區(qū)指景古鎮(zhèn)、蓮麓鎮(zhèn)及五戶鄉(xiāng),,是漢族聚居區(qū),。1936年8月9日,紅軍長征到達蓮麓,,司令部設在寺坪小學,,村上設立了兵站。同年8月24日,,紅軍先遣軍到達景古城,,司令部設在線家樓,政治部設在常家樓(政治部主任劉志堅,,解放后被授予中將軍銜),,后勤人員駐在孫家樓。紅軍到達后,,在蓮麓拉扎山頭挖了長達3華里的戰(zhàn)壕,,至今殘跡猶存。景古城的紅軍修整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的6座碉堡,,以備應戰(zhàn),。同時,廣泛開展抗日宣傳,,動員民眾抗日救國,。當時,正值夏收季節(jié),,紅軍一邊幫助群眾收割莊稼,,一邊宣傳政策。紅軍以實際行動揭穿了敵人的反動謊言,,解除了群眾的顧慮,。紅軍休整練兵,建立區(qū),、鄉(xiāng)蘇維埃政權,,組織成立抗日義勇軍獨立營,籌集糧款,,發(fā)動群眾參加紅軍,,并打退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當時,,景古地區(qū)的紅軍有5000余人,。1936年9月30日,紅軍全部撤離景古地區(qū),。在景古地區(qū)的52天,,紅軍不僅得到了休整,改善供給,,擴大隊伍,,而且在群眾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一轉(zhuǎn)山的蓮花山,、紅軍來的路途遠,,走過草地過雪山、千辛萬苦不怕難,;紅軍家家都住過,、為人勤快禮貌多,提水背柴做農(nóng)活,、不吃不喝忘不過”,,聽著這首流傳至今的蓮花山花兒,看著線家樓上閃閃發(fā)光的紅五星,,撫摸蘇維埃政權標語痕跡,,目睹紅軍用過的遺物,我的思索又回到了那個水深火熱的年代:一支5000多人的紅軍隊伍,,身穿舊軍裝,、腳踩破草鞋,他們爬雪山,、過草地,、挖野菜、吃樹皮,、飲冰雪,,飽嘗了人世間的苦難和險阻。他們血戰(zhàn)萬源城,,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智取臘子口,,在“風雨浸衣骨更硬,,革命理想高于天”中來到了康樂的景古地區(qū),,為這塊貧苦落后的土地帶來了耀眼的光芒。他們風餐露宿,,忍饑挨餓,,打土豪、分田地,,救百姓,,開義倉……在艱難中播種希望、在黑暗中帶來光明,,將紅色的種子播種到康樂的沃土上,,燃起革命的火光……據(jù)介紹,常家樓,、孫家樓因改(擴)建或自然災害損毀,,不復存在,唯有線家樓保存下來,。在線家樓方圓,,尚有被群眾稱作“紅軍墳”“紅軍崖”的遺址。1996年以來,,當?shù)卣畵芸?0萬元,,按照原貌重建線家樓。1996年4月,,州委,、州政府,臨夏軍分區(qū)授予紅軍長征途經(jīng)景古地區(qū)遺址——線家樓為“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康樂乃至臨洮,、渭源、臨潭等地干部群眾緬懷革命先烈,、重溫革命精神的圣地,,先后接待參觀人員1萬多人(次)。
紅色的沃土,,不朽的精神,。生活在這里的我們,更要懷著感恩革命先烈,,傳承紅軍精神的情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戰(zhàn)場上揮灑青春和汗水,,用社會發(fā)展的快度、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建設山水康樂,、生態(tài)康樂,、美麗康樂、幸??禈?,告慰長征途經(jīng)的紅軍戰(zhàn)士,祭奠沉睡于此的革命英烈,。
□馬曉春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