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貢院:激蕩西北百年文化波濤
觀成堂(位于蘭大二院內)
昔日甘肅貢院全景圖
左宗棠
明遠樓1919年遷至五泉山并更名為萬源閣
至公堂
蘭州古稱金城,,是“控扼沖要,、道通西域”的絲路要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進程的見證地,,歷史文化厚重,,文物遺存豐富,。本期《金城遺珍》欄目,,將聚焦西北清代科舉遺存——甘肅貢院,,探尋其激蕩西北百年文化波濤的重要歷程,。
陜甘分闈拔西北英才
甘肅貢院位于蘭州市城關區(qū)萃英門82號(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院內),,又稱甘肅舉院,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光緒元年(1875年),,其由陜甘總督左宗棠奏準清廷創(chuàng)建,現(xiàn)遺存至公堂,、觀成堂兩座大殿及明遠樓,。自建成當年初開“秋闈”,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科舉”廢止,,30年間共開科13次,,考取舉人681名,其中考取進士116名,。期間,,為朝廷選拔了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隴上才俊張國常,、安維峻,、劉光祖、劉爾炘、鄧隆等均出自甘肅貢院,。甘肅貢院的建立對改變甘,、青、寧,、新等地文化教育落后面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貢院是明清兩代舉行科舉考試的地方。明清兩代的會試在京師舉行,,鄉(xiāng)試在各省貢院舉行,,鄉(xiāng)試考中者稱舉人,有進京參加會試資格,,也具有做官資格,。
甘肅從明代至清康熙五年(1666年)建省前,其行政管理隸屬于陜西省,,在建省后至光緒元年(1875年)之前,,甘肅的鄉(xiāng)試與陜西合闈進行,闈所在西安貢院,,這使甘肅考生極其不便,,許多甘肅人才被埋沒,甘肅文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受到極大制約,。
陜甘合闈時,,甘肅考生必須長途跋涉前往西安貢院參加鄉(xiāng)試,很多考生僅到達考場就要花費三四個月甚至更久,,不僅路途花費大,,而且常常為雨雪所阻,一些考生沒有到達考場就已經病臥途中,,能夠順利抵達陜西的考生只有十之二三,。
時任陜甘總督的左宗棠見此情景不禁替甘肅籍的學子感到惋惜,又從“文教治邊”戰(zhàn)略考慮,,于是上書朝廷,,請分甘肅鄉(xiāng)試并設學政,終于光緒元年(1875)三月初十清廷議準陜甘分闈,,并在省城蘭州修建甘肅貢院,。陜甘分闈極大地方便了西北士子參加科考,使西北更多有識之士通過科舉考試躍身于中國社會和政治生活的大舞臺,,也推動了書院和義學的振興,,有力地促進了西北文教事業(yè)的發(fā)展,也鞏固了中央政府對西北邊疆的治理,。
坐東朝西為國內貢院所僅見
當時,,恰逢西北連年戰(zhàn)亂,,民生凋敝,地方財力枯竭,,國家更是無力顧及,。于是,原本應由國家投資的“建設項目”卻由“項目”發(fā)起者來解決資金問題了,,巨大的資金缺口就擺在了左宗棠面前,。被左宗棠禮聘為蘭山書院山長的吳可讀,利用自己甘肅在籍士紳的身份和在甘肅的良好影響,,向各州縣衙門和富紳商賈募捐,。還有刑部主事騰煌、道臺曹炯也積極為甘肅貢院準備建材,,并發(fā)動甘肅學子籌措資金,。
雖然此事遭受非議和懷疑,甚至白眼,,但最終還是解決了甘肅貢院的“建設資金”共捐得白銀51萬兩,。同時,甘肅民眾也對修建貢院投入了極大熱情,,“邑人伐石于皋蘭北山,,采木于平番、碾伯,、河洮各州廳縣,;同時,各郡人士征匠送徒,,鳩資材,,絡繹載道”“磚瓦木石不足,則各罄私儲,,或撤祠屋,散材入公,,不計價值”,。
清代各省貢院選址大多受風水學影響,基本位于城內東部或東南隅,,坐北朝南,。然而,左宗棠帶領群僚選擇了在蘭州城外西北廓平整寬闊的海家灘,,東南利用蘭州城廓墻,,西北新建城墻,建成甘肅貢院,。甘肅貢院坐東朝西,,居于城外,,為國內貢院所僅見。
光緒元年(1875年)7月,,甘肅貢院“竣工”,。而實際上,此次“竣工”只是具備了鄉(xiāng)試的基本功能:考舍近4000間,,有辦公的至公堂,、閱卷的衡鑒堂、張榜的錄榜所以及各配套建筑,。日益迫近的鄉(xiāng)試日期和捉襟見肘的資金將本應有的另外兩座關鍵建筑留給了十年之后的另一位陜甘總督,。同年7月,甘肅貢院首開鄉(xiāng)試,,應試者達2700余人,,是往年前往陜西參加鄉(xiāng)試者人數(shù)的幾倍,左宗棠不但奏請簡派考官,,自己更是以陜甘總督的身份親臨貢院并落座督考,。
光緒十一年(1885),時任陜甘總督譚鐘麟增修甘肅貢院,,建明遠樓和觀成堂,,并增建“號舍”。
昔日明遠樓 今日萬源閣
甘肅貢院外建城垣,,內建棘圍,,占地210畝,呈中軸對稱,。貢院的大門在城墻的西南角,,門額為左宗棠題寫的“為國求賢”。舉院最西處為龍門,,寓“鯉魚躍龍門”之意,。甘肅貢院可分為考試區(qū)、外簾區(qū)和內簾區(qū),。
其中,,大門至明遠樓及兩側廳堂,以及貢院東,、西兩側號舍可劃歸考試區(qū),。位于貢院中心位置則為明遠樓,是貢院最高建筑,,樓分三層,,高十余丈,木質結構,??荚嚂r,,負責考場紀律的官員居高臨下,全考場的情況可以一覽無余,?!懊鬟h”來源《大學》中“慎終追遠,民德歸厚”,。1919年,,明遠樓遷至五泉山并更名為萬源閣。
貢院內占地最多的便是號舍,,約有4000多間,,位于明遠樓南、北兩側,,稱南,、北文場。號舍為考生們白天考試,、夜晚住宿的場所,。每間號舍寬3尺,深4尺,,后墻高8尺,,前檐約高6尺。當時的考試,,每闈三場,,每場三晝夜,共計九天七夜,,考生食宿作文均要在這鴿籠一般大小的號舍中進行,。
以至公堂為中心,還設有掌卷所,、受卷所,、譽錄所、對讀所,、彌封所等,,統(tǒng)稱為外簾區(qū)。這片區(qū)域主要負責管理生員的考務事宜,,兼有監(jiān)臨、提調等外簾官員居住的功能,。而作為貢院的核心建筑,,至公堂便是負責考場紀律、監(jiān)考和處理試卷工作人員的辦公地點,。
還有觀成堂則位于至公堂東側,,為七間硬山頂大殿,,懸陜甘總督譚鐘麟于光緒十一年監(jiān)臨舉院撰書的匾聯(lián)。在至公堂的后面,,有一座橋,,過了橋進門,便為內簾區(qū),。內簾區(qū)以衡鑒堂為中心,,考試命題、試卷印刷,、批閱,,考生錄取和定榜等都在內簾區(qū)進行。
數(shù)百年文物 聆聽背后故事
如今漫步其間,,依舊能感觸到這些傳統(tǒng)古建筑蘊含的獨特韻味,,就好似隔絕喧鬧城市后跨越了時空,進而用心靈感觸到了古人的聰明和智慧,,仿佛一閉上眼便會看到一百多年前,,這每座屋子里那些發(fā)生過的動人或有趣的故事。
那時每場考試完畢,,試卷都需先經過外簾官的譽錄,、對讀、分卷,、彌封,,再送至內簾區(qū)的衡鑒堂,再由主考官抽簽分給各考官閱卷,。閱卷完畢后,,仍在衡鑒堂錄取定榜。外簾的工作人員只能在簾外或者橋的另一頭與主考官溝通,,不允許進行私下交流,,以防止承擔不同任務的內、外簾工作人員勾結舞弊,。
鄉(xiāng)試閱卷結束,,正副考官會確定最后的錄取名單,一般在鄉(xiāng)試結束的第二十五天后張榜公布錄取名單,,稱之為放榜,。考中者稱為舉人,。而舉人可擔任知縣,、縣教諭等下級官吏,也具備了參加會試,、殿試考取進士的資格,。一旦中舉,其父為(老)太爺,,其人為老爺,其子為少爺,,故有“一生中舉,,三世為爺”之說。
鄉(xiāng)試發(fā)榜次日會宴請新科舉人,,稱“鹿鳴宴”,。因席間樂奏《詩經·小雅》中的《鹿鳴》篇故名。
1905年,,科舉考試被廢除,,甘肅貢院殿宇房舍以及多重院落,成為設立各種新式職業(yè)學堂,、工廠,、農場的場所。短短百年時間,,甘肅貢院見證了甘寧青地區(qū)近現(xiàn)代的歷史,。它不僅是西北人文薈萃的搖籃,更是甘肅近代文化,、教育,、農業(yè)、工業(yè),、醫(yī)學的見證地和發(fā)祥地,。
2018年,修繕一新的甘肅貢院至公堂,、觀成堂承載著百年歷史變遷,,以甘肅科舉博物館和蘭大二院院史館的全新姿態(tài)展現(xiàn)于世人眼前。在時光斑駁里,,繼續(xù)講述著那些經歷“十年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曾經蟾宮折桂時或名落孫山后,,或悲或喜的故事。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圖由市文物保護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