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清明祭英烈 重走長征路】隴南:讓“紅色種子”生根發(fā)芽
“清明祭英烈 重走長征路”思政教育實踐活動隴南分會場在兩當縣舉辦,。
清明前夕,,追思先烈。
1932年,,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甘肅南部的小城——隴南市兩當縣發(fā)動了“兩當兵變”,,點燃了全省武裝革命的星星之火,,讓這座小城深深埋下“紅色種子”,。
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3月30日,,“清明祭英烈 重走長征路”思政教育實踐活動隴南分會場在兩當縣舉辦,,460名學生徒步7公里,以香泉中學為起點,,兩當兵變紀念館為終點,通過聆聽思政課,、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體驗長征路線等方式,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8時30分,,兩當香泉中學內(nèi)楊柳吐新,操場上學生們身著校服,,組成方隊,,4名學生代表接過“紅色傳承先鋒隊”隊旗后,伴隨著嘹亮的沖鋒號從校園出發(fā),。
沿著廣香河行走,,約一小時后,方隊來到了兩當縣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星火不滅 傳承有我》在這里開講,,為學生們補給“精神食糧”。課堂上,,學生們通過分享紅色故事,、互動問答,深入了解兩當兵變和紅軍長征的光輝歷史,。
小小講解員馬心怡為小伙伴們聲情并茂地分享了紅色故事《那支鋼筆》,。
“此生無悔入華夏,我愛你,,中國,!”思政教室外,小小講解員馬心怡為大家聲情并茂地分享了紅色故事《那支鋼筆》,重現(xiàn)了志愿軍烈士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的英勇事跡和他們不屈不撓,、勇于犧牲的革命風貌,。
陽光下的另一片空地上,同學們圍坐成一個圈,。兩當縣金洞小學副校長,、思政課教師周霄與同學們進行問答,讓青少年潛移默化中感受長征精神等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懷,。
同學們積極參與思政問答,。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當把這份精神傳承下去,,在生活和學習中永不言棄,,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毕闳跫壷袑W八年級學生張欣怡說,。
離開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同學們陸續(xù)走進陳紅軍烈士事跡展陳室,、兩當兵變紀念館,,向烈士雕像獻花,瞻仰紀念館……活動接近尾聲,,兩當兵變紀念館廣場上奏響國歌,,師生們眼神更多了幾分精氣神。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場從娃娃抓起的接力賽,,身為一名教師,,我們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的重任,必須將其融入日常教學,,尤其是引領學生們學習紅色文化,,汲取奮進力量,激勵著他們勇敢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傾盡全力?!眱僧斂h城關小學教師肖小莉感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眱僧斂h教科局副局長楊寶紅說,廣大青年要以偉大長征精神為指引,,將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爭做時代先鋒,,在新長征路上放飛青春夢想、書寫青春華章,。
活動接近尾聲,,兩當兵變紀念館廣場上奏響國歌。(文中圖片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煜宇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煜宇
責任編輯:黃璐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