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們守護,,我們很安心” 退役軍人筑起“三不管”樓院防控屏障


“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只要有需要,,老兵定當先!”在蘭州城鄉(xiāng)疫情防控一線,,特別是在主城區(qū)老舊樓院,,他們是基層工作人員,是無私奉獻的志愿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退役軍人,。“一聲到,,一生到,!”他們用行動詮釋“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的軍人本色,,默默地踐行“若有戰(zhàn),,召必回”的錚錚誓言。正如居民們所說:有他們守護,,我們很安心,。
靈活設崗 展現(xiàn)退役軍人所長
此輪疫情發(fā)生以來,廣大退役軍人積極響應倡議,,帶頭參與到社區(qū)疫情防控中,,做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做疫情防控的踐行者,、做防疫政策的宣傳者,。城關區(qū)25個街道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組建160支581人的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全面投身轄區(qū)400多個“三不管”樓院各項疫情防控當中,,筑起社區(qū)防控堅實防線。
“疫情防控,,主要陣地在社區(qū),,關鍵在小區(qū)樓院,守住了樓院‘門’,,就是守住了居民安全,。”針對部分老舊樓院及“三不管”樓院無人管理等實際,,城關區(qū)結合群眾需求,,先后設置政策宣傳崗、值守安保崗,、紅色接送崗,、排查登記崗、信息反饋崗,、流調排查崗,、核酸檢測崗、環(huán)境消殺崗、心理疏導崗,、代買代送崗等10個不同類型,、需求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崗,根據(jù)退役軍人自身特長,、性格和能力等實際情況,,優(yōu)化選擇,認領崗位,,充實轄區(qū)內每個“三不管”樓院防控力量,。
與此同時,該區(qū)采取“樓組內點單,、網格內下單,、志愿者接單”的“三單制”模式,為居民提供精準,、貼心的各項服務,。特別是在急難險重崗位,發(fā)揮軍人能戰(zhàn)敢戰(zhàn)本色,,注重將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分配到應急值守,、入戶摸排、卡口檢查,、人員勸返,、消殺作業(yè)等疫情防控一線的急難險重工作中,按照“人員排查走在前,、人員管控跟在前,、設卡檢查擋在前、應急處置沖在前,、文明示范做在前”要求,充分展現(xiàn)“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精神本色,,確保各項防疫措施落實落地。
城關區(qū)還在疫情防控中,,在推進常規(guī)排摸基礎上,,立足廣大退役軍人地熟、人熟和情況熟等方面的優(yōu)勢,,結合疫情防控最新政策要求,,動員社區(qū)內退役軍人實時摸排“三不管”樓院疫情防控措施的短板弱項,重點在宣傳動員和人員排查,、核酸檢測,、便民服務等防控環(huán)節(jié)想辦法、出主意,創(chuàng)新推出不少務實管用的管控措施,,為排查疫情傳播風險起到重要作用,。
沖鋒在前 守好老舊樓院安全
位于甘家巷社區(qū)的和諧小院,是社區(qū)眾多老舊樓院的一處,。社區(qū)黨委書記黃嬌介紹,,該樓院因出租戶和流動人員多,管理和疫情防控難度大,?!按舜我咔榉揽刂校嗵澯型艘圮娙?、駐守干部等助力,,要不然樓院管控、核酸檢測,、物資配送等難以運轉,。”黃嬌頗有感慨地說,。
馮青麟是甘家巷社區(qū)的駐守干部,,也是“甘甘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隊”中的一員。自3月8日以來,,按照社區(qū)安排,,帶領退役軍人志愿者采取多種方式,排摸四個網格內來蘭返蘭重點人員,,做好數(shù)據(jù)登記,、信息核對工作,建立臺賬,,做到“不漏戶,,不落人”,確保轄區(qū)重點人員無遺漏,。期間,,他填寫防疫提示卡數(shù)百張,提醒轄區(qū)內居民不必恐慌,,不信謠,、不傳謠,落實“一掃三查”防控措施,。同時利用信息平臺技術,,晝夜開展流調溯源排摸,保證每個流調人員的信息真實準確,。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退役軍人,,我必須沖在前,守初心擔使命,,為抗疫出份力,。”馮青麟說,,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軍人更當沖鋒在前。該社區(qū)出現(xiàn)密接和次密接后,,馮青麟?yún)f(xié)助醫(yī)護人員進行掃碼,,從早上8點堅守到次日凌晨1點,經他手掃碼的人員多達萬人次,。在樓院封控管控中,,做好駐守干部人員調配、老舊樓院的24小時值守,。他在值守期間,,處置、解決了多起突發(fā)情況和安全隱患,,保障了轄區(qū)群眾的生命安全,。
在這支20多人的志愿服務隊伍里,每個人都和馮青麟一樣主動請纓,,發(fā)揚軍人的不怕苦,、不怕累、能戰(zhàn)斗的光榮傳統(tǒng),,當好老舊樓院及“三不管”樓院疫情防控的“宣傳員”“戰(zhàn)斗員”“守護員”“服務員”……用行動彰顯退役軍人擔當,。正如社區(qū)居民陳女士所說:“每次進出小區(qū),看到退役軍人在大門口,、樓道口不分晝夜的守候,,心里就覺得安全!”
危急關頭 不顧個人安危救人
同樣在西城巷社區(qū),,除了基層工作人員,、駐守干部和物業(yè)等,與病毒對抗的還有一群人,,他們是西城巷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這支隊伍有10名隊員,,分為三組24小時輪班,,口罩在臉上勒出深深印痕,每次爬樓給居民送完物資,,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但作為一支能打硬仗的“鐵軍”,他們每個人沒有任何怨言,。
“患者暈倒,,口吐白沫,在這危急關頭,,哪顧得上個人安危,,救人出于本能反應,作為一名黨員和退役軍人,,群眾遇危難必須挺身而出,。”提起4月初救人情景,,市文旅局駐守干部,、西城巷社區(qū)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隊長李欣蔓如是說。原來4月1日上午,,居戶王某因癲癇發(fā)作,,撥打120通過非綠碼通道進行救治。誰料剛到門口等車,,王某病癥發(fā)作倒地,,她急忙沖上去,一邊大聲呼喊,,一邊用部隊學到的急救知識掐人中,,把患者的頭向一側微斜,爭分奪秒迅速展開救治……
“當兵的人,,這種責任感一旦種下,,就是一輩子?!崩钚缆f,,她看到患者口中有異物,擔心他在抽搐中咬傷舌頭,,氣管被口腔異物堵塞,,就用手清理口中異物,始終讓患者打開口腔,。當患者不停地喊“冷”時,,退役軍人馬國海脫下衣服給患者取暖,穿著短袖繼續(xù)幫助急救,。隨后街道醫(yī)護人員趕來,,對傷患進行了專業(yè)搶救。在患者癥狀好轉時,,救護車也及時趕到,。經醫(yī)院緊急治療,,患者情況恢復穩(wěn)定。
“我們雖已退役,,但是軍魂仍在,。若有戰(zhàn)、召必回,!”李欣蔓說,,對于退伍軍人而言,不過是告別了軍旅和脫下了那一身戎裝,,但并沒有忘記為民服務的初心和軍人的本色,。西城巷社區(qū)書記魏蕾說,他們不顧疫情風險,,挺身而出,,彰顯責任和擔當,這就是新時代退役軍人的好樣子,!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楊晟途 文/圖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